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日子,我们也能看到太阳从城市的楼宇之间升起,从乡村田野尽头的地平线上升起。那柔和的阳光带来的,是磅礴的新生,是坚实的希望,是广漠的温暖。
——海报新闻新年贺词
我有一个癖好,就是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向未来的自己写一封邮件。在那封信中,我会和文字背后的他聊天聊地,聊人生聊理想。我会问他是否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也会提醒他不要因玩乐而丧了心智。本文或许就是这样的一封信,我会用它来记录我近几年的感悟与思考。希望未来的我再次点开这个网页时,能怀想起这段艰难而又轻松的时光。
缘起
我是一个普通的理科生,我没有泛黄的阅历,也没有华丽的辞藻,我破烂的文笔也让我的作文在平均分上下苟延残喘。我没有足够的信心能驾驭住这几年的宏大与沉重,我也没有足够的信心能道清楚这些年,尤其是 2022 年,对我的重大意义。但值得庆幸的是,我活在这个世上,我亲身体验了这一切,也恰巧对其有所感触。
这几个月来,我感到一种内在力量的驱使,让我在现在,在过去与未来交织之际,用纸和笔记录下现在的我眼中的世界。希望未来的我提及少年时光时,不是像谈起尘封在回忆深处的另一位朋友,而是真真正正地在说自己。
常言道,浮云一别,流水十年。浮云悠悠,人生又有多少十年,我只愿如流水,静谧地流淌。
漫无目的地记录、漫无目的地思考,这是当前我对个人博客意义的探索。我的目标读者是数十年后的自己,所以很抱歉,朋友,如果你有更紧要的事情要做,请不要浪费时间在这样一篇不知所云的文章上。
应试教育的烙印尚未褪去,文字难免矫揉造作,充斥着陈词滥调,还望读者见谅。
复读
以下部分内容整理自我在 2022 年 11 月 27 日给 @甘小蔗 的回信。
在《高中,以及这之前的十六年》这篇文章中我提到,“目前是否复读还是个未知数”。但实际上,在那篇文章发表之前,我早已给复读学校拨通了电话。
朋友们暂且不必为我感到遗憾,事实上这也没什么值得遗憾的。无非就是,我知道它发生了,并且做出了当时的我认为合理的决定,仅此而已。过去的事都已经成为了过去,还是向前看为好。
这样的态度是暴雨后的麻木,还是看开之后的释然?我更倾向于认为是后者。
刚开始那几天,占据主导的难免还是伤感:同学们都已在自己的天地大展宏图,而唯独我一人被高考的大网拦住,畏葸不前。然而日复一日的沉郁之后,我逐渐开始领悟了——那是我从来没有体验过的,一种醍醐灌顶式的通透。
“苦中作乐是人生的艺术。”这是一句大家早已都用烂了的话,但复读生活才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了它的内涵。
“苦中作乐”之人的直观感受不是“苦”而是“乐”,“苦”只是旁人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评判。而真正做到“苦中作乐”的人,即使处于他人眼中的极苦中,也能使自己体验到极乐。这种“乐”不是烈酒穿肠灼烧神经的消极逃避的乐,也不是“受虐狂”般扭曲人性的乐,而是一种纯粹的精神上的乐,也就是说,“苦”在他的眼中压根就不存在了。就像西西弗斯滚石上山,别人看他劳苦终日,但我想他体会到的不是苦,而是乐。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我想,孔子“安贫乐道”之乐,和“苦中作乐”之乐,两者有共通之处。在某种程度上,我相信我也处于这样的状态之中。
意识到了这些,世界仿佛第一次向我展现出了它的全貌。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我每天都处于新生的喜悦之中。我开始留意生活中的琐事,我开始聆听林中的鸟鸣,我开始感动于春日的微风,我也开始憧憬第二天的朝阳。我开始发现曾经忽视过的一切。
我知道一个涉世未深的中学生谈起人生谈起哲学总是显得滑稽可笑,但我确确实实感受到了这种通透带来的好处。
三体有句话,“人性的解放必然会带来科学与技术的进步”,这句话用来描述我的情况再合适不过了。我的生活充斥着一种紧迫感,使得我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弱点与自己的目标,从而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而乐此不疲。短短三个月,我的总成绩便增长了不下于四十分,排名也能够稳定在年级一二十名。
疫情尚未放开的某日夜晚(具体为 2022 年 10 月 6 日),我漫步于学校的操场,夜静谧极了,月光透过薄雾撒向大地。我想着新冠从我们手上夺走的两年,想着无数个普通人幻灭的梦想。当整个世界的沉浮与一个弱小个体的命运交织,心灵便充满了悸动。
感慨之余,我抬头望向远方,目光所及,眼眶却已不觉湿润。
我看见远处高楼灯火璀璨,每一个光点背后就是一个家庭,是一个人的全部。我不由地想起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一句话:
我们承认伟人在历史进程中的贡献。可人类生活的大厦从本质上说,是由无数普通人的血汗乃至生命所建造的。伟人们常常企图用纪念碑或纪念馆来使自己永世流芳。真正万古长青的却是普通人的无名纪念碑——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自身。是的,生活之树常青。
——是啊,生活之树常青。纵使时代骇浪惊涛风起云涌,也洗刷不掉个体的如炬人心。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疫情也好,挫折也好,不管你想不想经历它,它发生了,终究也成为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无数个个体的喜怒哀乐,最终构成了人类生活本身。
不久前,我经历了人生中第三次高考。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人事已尽,天命何知?”
我不喜欢这句话当中流露出的不确定性,遂即改成:
人事已尽,天命何畏。
当我能做的一切已经做到,剩下的便留给天意。
短短八字,却支撑着我以现在想起来难以置信的平静的心情完成了最后的复习。我希望这八个字能作为我的座右铭之一,指导我未来的生活。
为人
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但我知道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自我介绍中我写道,我渴望知道更多,学习更多。我追求知识的广度,并且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企及孔子“君子不器”的境界。我竭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我也乐于走出舒适区。
当然,我也深知我的缺点。与广度相对,我缺乏的是深度。对不少知识我都不求甚解,甚至知道几个名词就出来“招摇撞骗”,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看似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我痛恨自己的这种行为,而我目前正在努力改正这个不良习惯。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有思维而不囿于思维的人。他要能和你促膝长谈,思绪纵横千年沟壑,也要能和你嬉戏打闹,幽默风趣温良恭俭。
…
这是一篇写了整整两年的文章,未来还可能会继续写下去。
也感谢你能抽出时间阅读这篇“流水”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