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心理学:《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

作为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却并不如前者一样为人熟知。

《被讨厌的勇气》是一本致力于推广阿德勒心理学的书籍,作者以青年与哲人对话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其一是因为国内出版商对其大张旗鼓的宣传与吹捧,其二是因为其中文译名的歧义。如果不是朋友推荐,我很有可能会错过这本书。

书名“被讨厌的勇气”,我最初的理解是“被人们所讨厌的勇气”:勇气很有必要,但人们因为某种原因讨厌它。这样一来,加上媒体的大肆宣传,这本书就顺理成章地落入了令我反感的“励志”类书籍之流。然而实际上,书名的原意是“允许自己被别人讨厌”的勇气,结合英文版译名 The Courage to Be Disliked,这个意思就更明确了。或许这也算一个 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的例子。

值得强调的是,《被讨厌的勇气》讲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心理学的分支,是科学,而不是所谓鸡汤式的成功学书籍,读者应以此心态来阅读。


世界是简单的

整本书的开头就抛出了这样一个颇具冲击力的观点:世界是简单的。并且进而提出,人生是简单的,幸福触手可及。

我们是自己生活的唯一亲历者,客观世界的一切,都会经过我们的主观认知而被赋予意义。可以说,我们并非活在客观世界,而是活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

这点认知十分重要。物理存在的客观世界可能很难为我们所左右,但主观世界却可以随着自我认知的改变而改变。也就是说,只要自身发生了变化,世界就会恢复其简单的状态。关于这点,文中有这样一个比喻:

哲人:也许你是在透过墨镜看世界,这样看到的世界理所当然就会变暗。如果真是如此,你需要做的是摘掉墨镜,而不是感叹世界的黑暗。

书中后续的章节便是一步步地告诉读者,如何摘掉这副墨镜。


过去没有意义

你为什么害怕与人交际?是因为年少时曾有人对你的热情毫不理睬。你为什么不肯去尝试?是因为曾有人对你的错误指手画脚。这就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过去的因如诅咒般死死链接着现在的果。

然而,已成既定事实的过去永远无法改变的。你的现在和未来被过去牢牢束缚着,你只能去做在因果限制下所能做的事。更极端点,你的人生自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已经完成,你不过是在无尽的因果链条中验证着上帝的剧本——你的现状无法改变,你的苦痛无力回天。这种观念常常使人感到无力,甚至绝望。

过分依赖原因论,便很容易陷入决定论的泥沼。据此,阿德勒明确否认弗洛伊德的“原因论”。

过去的经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看待过去的经历。活在主观世界的我们完全可以选择用不同的方式看待过去,从而改变现在的状态。在此基础上,阿德勒提出了与原因论相对的“目的论”。

以一个现实中的例子为例。设想一对情侣遭遇了情感上的问题,A 最终向 B 提出了分手,B 为此而感到难以承受的悲痛。

  • 从原因论的视角来看,B 的痛苦是由 A 提出分手这个原因导致的,分手已成既定事实,B 无法改变,只能承受。

  • 然而如果从目的论的视角看,B 的痛苦是为了达成某种对自身而言是“”的目的。(这里的“善”仅有“对自身而言是好的”之意,不包含道德方面的评价,例如,对小偷而言偷窃就是他的“善”。苏格拉底的“无人有意作恶”也是这层意思)

这个目具体是什么?这取决于 B 自身。可能是为了让 A 感到内疚;可能是为了在别人眼中树立一个痴情的形象;也可能是为了博得他人无条件的同情。无论如何,B 在分手这件事中找到了符合自己目的的“善”,并亲手选择了“悲痛”这个情绪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按理说,既然痛苦是自己选择的,那摆脱痛苦应该易如反掌。然而现实生活却常常事与愿违,痛苦之人往往迫切地想要摆脱苦痛,然而真正做到的却寥寥无几。这又应该如何解释呢?答案很简单:维持痛苦的状态不变,对痛苦之人而言,也是一种“善”。

B 之所以饱受失恋的折磨而迟迟不能走出,正是因为他做出了“不走出”这个决定,这个决定能让他达到某些“善”的目的(例如,保持个人形象的连贯性,进而维持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更进一步,阿德勒心理学明确否定心理创伤。阿德勒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从心理创伤学说的角度,孩童时期所受的虐待是导致成年后走向堕落的原因,心理创伤一旦形成,便无法改变。而从阿德勒心理学的角度,堕落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童年时期的虐待只是自己选择的一个借口——这个借口是多么的合适,让他的堕落变得如此心安理得。

书中有这样一个精妙的比喻。

哲人:假设你因感冒、发高烧而去看医生。如果医生只就引起感冒的原因告诉你说“你之所以会感冒是因为昨天出门的时候穿得太薄”,你对这样的话会满意吗?
青年:不可能满意啊!感冒原因是穿得薄也好、淋了雨也好,这都无所谓。问题是现在正受着高烧的折磨这个事实,关键在于症状。如果是医生的话,就应该好好开药或者打针,以一些专业性的处理来进行治疗。
哲人:但是,立足于原因论的人们,例如一般的生活顾问或者精神科医生,仅仅会指出“你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过去的事情”,继而简单地安慰“所以错不在你”。所谓的心理创伤学说就是原因论的典型。

“你变得堕落,但是错不怪你,要怪就怪那个数十年前对你下狠手的人。你的堕落合乎逻辑,你异于常人的举动理所当然”——这样的安慰,反而会让你更加沉沦。

需要强调,否认心理创伤不代表否认人们的痛苦,你感受的痛苦都是切实存在的。阿德勒心理学只是指出,痛苦的根源并非来自于过去的经历,而是来自于我们对过去经历的解释。这种解释是我们自己赋予的,因此我们有权利改变它。


不幸是亲手选择的

再深入一步

人们往往会抱怨自己的不幸,并且十分想要摆脱这种不幸

阿德勒心理学用“生活方式”一词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本文作者:Xecades

本文链接:https://blog.xecades.xyz/hide/AdlerPsychology.html

文章默认使用 CC BY-NC-SA 4.0 协议进行许可,使用时请注意遵守协议。

评论